海南强化危化品风险源头管控
- 2020/5/18 18:19:00
- 点击次数:881次
大国化工网5月18日讯:
海南省应急管理厅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,对《海南省危险化学品安全提升行动方案(2020-2022年)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方案》)进行了解读。海南将用3年时间重点实施6大提升工程19项任务,突出全生命周期、全链条管理,从源头管控风险的理念,制定“一企一策”等任务,着力解决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基础性、源头性、瓶颈性问题,全面提升安全发展水平。
中小企业较多
监管制度待完善
据海南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、总工程师刘红建介绍,目前,海南省的“两重点一重大”,即重点危化品、重点危化工艺和重大危险源主要集中在该省西部的洋浦、东方、澄迈老城3个化工集中区。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22种,涉及企业524家;重点监管工艺12种,涉及企业11家;重大危险源257处,涉及企业58家。
刘红建表示,在全国来看,海南省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单位2892家,化工生产企业规模较小,事故仍然时有发生。例如,因工艺设备不合格引发的医药企业爆炸事故,因路面施工挖断管道造成燃气泄漏的事故,因码头违规操作引发的事故等。
当前安全形势总体稳定,但是海南省在危化品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。在风险管控方面,风险识别不细致,在监管制度上存在条块分割、职能交叉等问题,监管流程上存在全生命周期管理环节缺失,资源保障上存在危化品公共码头等设施及高层次人才缺乏,特别是在信息获取应用上无法实现动态管控。出台《行动方案》解决这些存量问题迫在眉睫。
据悉,6大提升工程包括重大事故风险管控、化工园区综合治理、仓储物流治理、监管服务能力、安全监管信息化、应急救援能力等提升工程。19项任务包括细化推进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、“一企一策”、“一企一案”、优化化工园区管理模式、信息化监管、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等。
借鉴国外经验
突出“量身定制”
“我们借鉴了国际、国内的先进理念及最佳实践,如塞维索指令,也对比了新加坡、美国、英国等国家的危化品相关法规,同时又充分结合了我省的实际情况,使《行动方案》更具有‘量身定制’的特点。从源头管控风险的理念,让《行动方案》更具有前瞻性、科学性和持续性。”海南省应急管理厅安全生产监督处处长黄文聪介绍说。
黄文聪举了一个例子,针对“大隐患”,引入了“可查验防护层”的概念。该做法是从欧洲和新加坡的重大风险防控机制中借鉴来的。管安全就是管风险,不仅要查隐患,更要防止隐患的形成。多数隐患的形成是由于风险源原设计防护措施的失效,这些措施包括物的方面,例如设备、仪表、控制系统等,也包括人的方面,例如人员资质、主体责任、应急响应等。如果在设计之初就清晰地列出风险源的防护措施,形成一个明确的可查验清单,并在日后做好集中管理,那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隐患的形成。这种为企业风险源定制的可查验清单叫做“一企一策”。“一企一策”是针对“大风险”,防止“大隐患”的。
“然而资源是有限的,我省的做法是政府协助管理‘大隐患’,把‘小隐患’的管理权留给企业,政府对企业隐患管理的好坏提供管理激励。具体做法是,引入‘企业安全管理成熟度’概念,基于企业安全管理的标准化、执行情况和安全业绩,给出安全管理成熟度的考评。对成熟度高的企业,在安全监管、项目审批和检查频次等方面给予适当优待,同时计划将企业的安责险和成熟度考评结果挂钩。”黄文聪进一步解释道。
此外,刘红建表示,洋浦百万吨乙烯及下游配套化工项目建成投产后,海南省油气产业规模将倍增,重点监管危化品和危险工艺数量将大增。同时,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,海南的开放程度将进一步加大。为了更好地吸引国际油气企业投资海南,《行动方案》的制定以接轨国际为主要目标,大量借鉴了欧美国家危险化学品管理上的法律法规,从3个关键环节,即如何从本质上防止事故出现、怎么防止企业或园区的风险影响周边地区和人员、应急管理这三个环节,提出用“一企一策”、确定外部防护距离、“一企一案”等方法解决相关问题,为今后国外危险化学品企业或服务机构进驻自贸港、南海油气上岸铺好道路。
实时更新数据
实现一体化监管
针对危化品信息化监管的现状,刘红建表示,当前海南省危化品信息来源分散、统计不系统、信息上报的及时性、准确度无法保证,各产业环节的数据尚不能共享,造成危化品的生产、储存、运输、应急等数据都在零散收集,而且数据的变化并不能实时显示,不能互相关联,起不到提前预警的作用。
“为解决这一问题,《行动方案》中有一项主要任务是安全监管信息化提升工程,也就是企业将危险化学品的品种、数量、储存场所、流向、运输起止地点、车辆装载情况、处置结果等信息录入一体化监管系统并动态更新;另外要对关键风险源的风险评估、外部影响范围、防护层管控、应急预案备案、状态查询、异常预警等信息动态更新并接入一体化监管系统,实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‘一张图’,并与‘互联网+监管’平台有机融合,系统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能力。”刘红建介绍说。
据悉,数据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:一方面,数据应用帮助解决危险化学品源头安全的问题。坚持“全省一盘棋”及全产业链条的政策一致性,可利用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疏通危险化学品储存、运输、分发、废弃等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堵塞堆积、过量存储问题,从而始终将单个风险源的风险总量控制在初始设计值以内。
另一方面,通过对危险化学品数据的采集,将全省危险化学品的数据监管系统编织成一张网,实现危险化学品各个产业链条数据的相互衔接、环环相扣,让未进入数据管理的危险化学品在后续环节难以流通,避免未知风险源不受控的状况,实现所有危险化学品的全覆盖管理。对于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,通过数据采集和更新增强流向和流量监管,实现各环节动态精准监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