顽疾若不根除 原油或将久治不愈
- 2015/5/25 13:30:00
- 点击次数:969次
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这波油价暴跌,究其因素有很多种,诸如供给过剩、美元走强、市场做空等等,但从商品角度考虑,供需失衡才是这场油价暴跌的根源。很多人都会把去年油价的暴跌与2008年进行对比,而自2009年开始,原油之所以可以完成“V”型反转,与全球石油供需紧平衡,库存水平偏低以及美元大幅下滑不无关系。而当前石油市场的情况却发生了根本的转变。除去后危机时代,美国经济表现一枝独秀,推动美元持续攀升之外,全球市场进入罕见的供给过剩阶段,则是长期压制石油市场的顽疾所在。
自2014年开始,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关系呈现一边倒之势,供应量持续超出市场需求。在全球经济尚未走出泥潭,石油需求增速放缓的同时,美国页岩油产量突飞猛进,欧佩克以死相逼,石油供给泛滥。数据显示,2014年美国原油日均产量达到870万桶,同比增长120万桶,为1900年统计该数据以来最高值;伊拉克3月份原油出口达到35年来最高水平;3月俄罗斯石油产量创下自苏联解体以来的最高水平;4月份巴国油盐下地层石油日产量再创历史新高,日产达到80万桶……
美国能源信息署(EIA)对于后期石油市场供需状况延续悲观预期(如上图所示)。该机构预计,2015年全年石油供给量为9459万桶/天,与此同时,需求量为9328万桶/天,换而言之,全球市场每天有约130万桶的过剩量。
进入2015年之后,原油市场的暴跌行情形成明显触底走势,油价在40美元附近形成了坚实的底部。虽然原油触底之后两度反弹,但幅度与2009年相比相距甚远。即便是在原油市场临近传统的需求旺季,美国原油库存也因此而出现连续三周减少,但原油涨势仍难以形成气候。与2月份油价走势类似,在投机性多头借助消息面利好持续拉升之后,相对过剩的供给面便会对原油构成较强的顶部打压。
目前国际油价再度运行至阶段性拐点附近,且时间临近6月,原油走势将迎来年内最关键时刻,欧佩克6月会议结果至关重要。当前市场供给过剩除美国原油高产外,欧佩克供给稳中有增则是另一大原因。现如今该组织成员国形如散沙,甚至各怀鬼胎,6月会议转变现行政策可能性微乎其微。如此一来,供给过剩这一市场顽疾将继续恶化,并将进一步削弱传统需求旺季的支撑力度,进而奠定了国际油价的长期悲空基调。
古语有言,解铃还须系铃人,现阶段石油市场的长期供给过剩根源于页岩油的繁荣昌盛,化解途径还需低油价迫使页岩油减产来实现,也就是所谓的“低油价是治愈低油价的最好方法”。而从现实状况来看,页岩油开采效率的提升在不断压低开采成本,由此一来,欧佩克与页岩油的博弈之路仍将漫长。如题所言,供给过剩这一顽疾若难根除,原油市场将久治不愈。